当前位置: 主页 > 干部人才 > 干部教育

凤台县:打好“选育管用”组合拳 锻造过硬选派干部队伍

发布时间:2025-09-08 阅读量: 作者:凤台先锋网

杨村.jpg

近年来,凤台县坚持把建强选派工作队作为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关键抓手,持续健全完善“选育管用”长效工作机制,在精准选派、系统培育、闭环管理、实效运用上精准发力,打好选派“组合拳”,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撑。

精准“选”才,锻造振兴生力军。凤台县聚焦“选优配强”,确保选派工作队队伍结构合理、能力突出。严格人选标准。坚持“县级统筹、精准选派”原则,按“先定村、再定人”方针,对照不同类型村需求明确驻村任务,注重选拔政治素质好、能力强、热爱农村工作的优秀干部,确保派驻力量“优中选优”。2024年以来,精心选派43支119名队员。强化任前管理。开展任前谈话,科学设置压茬时间,督促指导选派干部做好交接,实现帮扶不间断、项目不停滞、工作不断档,明确任期目标、年度任务、纪律要求,确保各项工作规范有序推进。动态优化调整。建立帮扶队伍常态化评估调整机制,实行驻村期满轮换制,按“撤一补一、先补后撤”原则,及时调整履职不力、作用发挥差的驻村干部,确保人岗相适、专业匹配、帮扶高效。今年来,根据工作需要和考核情况,科学调整3名驻村干部,杜绝“镀金式”“过渡式”选派。

系统“育”苗,提升履职真本领。打造立体化培育体系,推动帮扶能力全面过硬。强化政策赋能。精心设计培训课程和内容,采取“理论授课+交流学习+田间课堂”立体化授课形式,创新县级全员训、乡镇实践训、线上补充训机制。今年已开设2期培训班、培训119人次,并安排参与省市级培训,以增强驻村帮扶效果。注重实战淬炼。发挥“传帮带”作用,由经验丰富的“老队员”帮带新选派驻村干部,聘请43名乡镇班子成员、119名包村干部进行业务指导。通过现场教学、田间课堂等方式,助新队员融入驻村工作,缩短“适应期”、提升“战斗力”。促进交流互鉴。县委组织部联合县农业农村局编印《驻村帮扶政策汇编》及配套知识手册,构建“掌上工具箱”,搜集驻村工作队先进事迹,借助县乡先锋平台和县级政务平台实时发布政策信息及先进事迹。创新举办“驻村书记座谈交流会”、“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擂台比武”等活动,通过擂台比武、金点子分享等方式形成一系列可复制推广的特色经验做法。

从严“管”理,压实帮扶责任链。创新构建制度化管理体系,推动帮扶责任落地生根。健全管理制度。构建乡镇党委属地管、派出单位跟踪管、组织部监督管的综合管理体系,推行“日志+考勤+暗访”的监督机制,严格执行考勤、请销假等制度,实施去向指示挂牌,便利群众办事并便于群众监督。2024年起,县级已发布工作提示20期,促进驻村干部认真履行职责。坚持严管厚爱。严格按照《安徽省选派干部经费管理办法》执行,全额保障驻村工作经费,落实补贴政策,全覆盖购买人身意外保险,建立年度体检机制,落实送清凉和节日慰问驻村干部119人次,派出单位每年至少2次到村指导,协助解决驻村难题。突出正向激励。对驻村表现优异、群众认可的驻村干部进行重点培养,建议派出单位在选拔任用、职称评聘、职级晋升中给予优先考虑,评为“优秀”等次的驻村帮扶工作队员视同干部年度考核“优秀”等次。2024年以来,提拔重用有驻村经历干部7人、职级晋升6人、职称晋级2人,形成“有为者有位、实干者实惠”的鲜明导向。

实效“用”才,突显帮扶新成效。搭建干事创业大舞台,推动帮扶成果惠及于民。“三治融合”显温度。协助村“两委”规范村务运行,完善村民自治等制度机制,探索法治文化与“议事亭”“道德讲堂”等相结合,形成“三治融合”治理氛围。第九批工作队驻村后,摸排“微问题”339个、处理“微矛盾”318件,有效破解基层治理难题。“发展引路”强本领。选派干部发挥“智囊团”作用,以产业发展为核心,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多渠道增加村集体和农民收入,精心打造顾桥陈醋、马店糯米等当地品牌。2024年以来,实施财政扶持村集体经济项目27个,建成扶贫车间2个。“为民服务”展风采。深入开展“岗位大练兵、业务大比武”活动,深化拓展为民办实事成效,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通过完善基础设施、优化公共服务、深化基层治理,不断提升村民的幸福感、幸福感和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