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台县:构建党建引领“小微”治理体系 探索基层治理新作为
发布时间:2025-05-16 阅读量: 作者:凤台先锋网
近年来,凤台县创新构建“党建领治、多元共治、精细善治”的基层治理体系,通过组织建在网格、服务沉到村社、协商融入日常的治理模式,推动基层治理从“单兵作战”向“协同善治”转变。
构建“微机制”体系,激活基层治理动能。织密三级组织网络。建立“党(工)委—村(社区)党组织—‘村组邻’三长+党员”的纵向治理架构,将全县划分为512个治理网格,打造“15分钟生活圈”。聘任快递小哥、外卖员担任社区“流动治理观察员”,依托党群暖心驿站建立流动党员服务站,实现治理触角全延伸。创新党建联建机制。出台《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五项工程”实施方案》,推行单位联社区、支部联网格、党员联居民联点结对共建模式,推动50家县直单位、两新组织与村(社区)签订共建协议,结成帮扶对子,提高结对共建质效。健全考核评价体系。以“三联两评”为抓手,将基层治理纳入机关企事业单位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和在职党员评先评优,进一步完善正向激励机制。开展“最美三长”“优秀党员”评选工作。2024年县乡两级累计表彰三长350余人,评选出优秀党员328名,将112名党员纳入村级后备力量。
打造“微平台”矩阵,提升精准服务能力。构建三级服务枢纽。依托1个县级党群服务中心、16个镇街综合服务平台、252个村(社区)党群服务站等阵地,打造“15分钟服务圈”。2024年以来,在居民小区建设37个“红色驿站”,“乡村议事点”52处”。创新网格化治理平台。依托“e治理”平台,按照“多格合一、一格多用”原则,以住宅小区、连队为基本单元,整合优化网格划分,持续完善信息收集、问题发现、任务分办、协同处置、结果反馈全流程线上闭环处理机制,确保网格高效运行。培育专业服务力量。开展治理骨干培育计划,利用3年时间,分级培育十名村(社)头雁、百名社工骨干、千名共治力量,培育持证社会工作者121人。深入实施“皖美红色物业”,推动23家物业企业党组织全覆盖,打造“物业+养老”“物业+驿站”“物业+托幼”等特色服务载体。
深化“微协商”实践,完善多元共治体系。创新议事协商模式。探索“有事好商议、大家一起议、六项步骤议、搭建平台议、培树品牌议”等议事协商事项,形成党建引领、多方协同、群众参与的议事协商格局。2024年通过议事协商机制,协商解决停车位改造、土地纠纷、垃圾分类等“关键小事”880余件。构建矛盾化解闭环。学习践行“新时代六尺巷工作法”,培育一批“书记工作室”,加强人民调解与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的有效衔接。完善矛盾纠纷“排查-预警-调解-回访”全周期管理,培育“和事佬”“法律明白人”等调解队伍,实现矛盾纠纷化解率达90%以上。推动综合执法下沉。坚持赋权、下沉、增效,完善“综合执法+专业执法+联合执法”基层执法体系,推动公安、城管、市监等部门执法力量下沉。实施党建引领“吹哨”模式,定期组织执法人员开展走访巡查和法律政策宣传,把风险隐患化解在萌芽状态,形成多元共治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