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图文聚焦我县秋粮生产
发布时间:2021-12-10 阅读量: 作者:
今年以来,《人民日报》接连聚焦凤台农业高质量发展工作,12月10日,《人民日报》第18版再次以《一粒粮食的“产业链之旅”》为题,深入聚焦了我县的秋粮生产。
文章指出:产销形成“长链子” 拉长粮食产业链条,向标准化、品牌化要效益
“新打的谷子,有一股田野的味道。”走近安徽凤台县国武粮油工贸有限公司的现代化糯稻加工流水线,一缕缕新米清香沁人心脾。经过3道除杂后的稻谷一批批进入砻谷机,剥去外壳后经过6次碾磨,白花花的米粒跃然眼前。
“这批糯稻质量不错。”公司技术总监朱立套抓起一把米说,“你看,糠皮去掉以后,米粒圆润硬实,基本都是整粒,出米率应该有七成左右。”据介绍,这些米后续还将经过筛孔分级、色选去黄、磨粉、打包等一系列“梳妆打扮”。
加工企业是粮食产业链条上的重要一环,上连农户,下连市场。“我们走的是标准化生产、品牌化销售的路线。”国武粮油工贸有限公司总经理徐国武说,公司购进现代制米设备,扩大再生产;开发“徐桥”品牌系列糯米产品,通过了国家绿色食品中心认证,俏销全国市场。
“今年生产线基本是24小时满负荷运转,一天加工900吨原粮。”朱立套介绍,现在每吨糯米销售价为4700元,按照67%的出米率,扣除原料、电费等成本,利润在200元左右,比市场上同类产品高出约100元。去年,公司销售额达到6亿元。
加工企业怎样保障原粮供应?在凤台县朱马店镇,15万亩绿色食品基地坐落于此,这里是全国三大籼糯稻生产基地之一,也是国武粮油公司主要的原粮基地。
订单农业,串起产加销产业链条。“好米不愁卖,有订单就更踏实了。”凤台县农盼水稻机插服务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陈传安,是当地有名的“田保姆”,他道出种粮秘诀:“早在年初,我们就跟国武粮油签下收购订单。按照今年的行情,每斤收购价1.6元,比市场价高0.2元。合作社今年流转140多亩地,托管1300多亩,全部种植优质糯稻品种,带动263户一起增收。”
优质优价形成良性循环。“出穗的时候氮肥不能太多,会影响出米率,今年雨水多,病虫害多防了一次。”说起耕种技巧,陈传安有一肚子经验,“今年部分水稻虽然分蘖少,但是管理到位,穗粒数上去了,亩产达到了1200斤,大伙都很满意。